伦理研究所法人局长 中西浩
人们对年龄(年龄的增加)通常有三种看法。
第一种,要是人每一年都要自然递增一岁的“生活年龄”。
第二种,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上体现的出来的年龄特征,即“生理年龄”。脸上开始出现年轻时不曾有过的皱纹、斑点;脚步变的蹒跚、牙齿开始脱落;双眼变得模糊无神、耳朵不再聪灵。
第三种,叫做“心理年龄”。随着年龄的增加不知不觉行成的一种心理积淀。奇怪地变得思维保守、墨守成规,对时代的变化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情绪,对所见、所闻而生气,变得牢骚满腹。猜疑、嫉妒、偏直的心理与日俱增。偶尔对自己的行为方式放任自流。尽管如此,依赖、依靠之心却越来越严重。所有的这些都是年龄增加过程中产生的典型的“心理年龄”的体现。
生活的年龄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一个领域。而生理年龄却可以通过平素的努力或多或少的得以改善。最于经营者老说最令人恐惧的是心理年龄的出现。虽然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,但是最终还取决于每个人自身的心态。
学习纯粹伦理的每一位经营者,一生都必须拥有青年的朝气。对于青年的定义有很多。如果说“没有过去即是青年”的话,那么从现在面向未来,充满朝气和活力不懈努力、积极进取才是“青年”。我们可以想起过去的种种美好回忆,但一味地沉浸于过去里则不能称之为“青年”。
作为一名经营者,尽管在生活年龄不断地增加,也要面对无法抗拒的生理年龄,但是必须拥有一颗“永远是青年”的、充满激情的心态。正在商场上博杀的经营者,没有时间去顾及心理年龄的积淀,更没有理由停滞于过去之中,要面对的是未来。